资讯报道
  协会动态
  行业新闻
  家服办动态
  会员动态
  公告栏
  协会影集
  在线视频
  行业新闻
 
 
扬州日报:机构养老为何“叫好不叫座”
2019年2月12日 阅读1673次


养老中心环境优雅


某养老中心一角


    有的设计如家庭环境温馨;有的具备康复治疗、休闲娱乐众多功能;有的设有紧急呼叫系统等齐备硬件……近年来,我市出现了一批新式养老机构,这些养老院或护理院独具特色,能够满足老人医、护、康、养全程照护的需求。

    有关部门调查显示,3%的老人有到机构养老的愿望,照此推算,我市约应有3.6万老人有此需求。然而,记者走访老年公寓、养老院或者护理院却发现,这些养老机构的入住率并不高,面临着“叫好不叫座”的窘境,这是为什么呢?记者就此进行了深入调查。

    这些养老机构都在用心打造特色

    昨天,在市开发区润扬佳苑上海慧享福长者照护之家,记者看到了不少温馨温暖的细节。

    一进大厅,首先是一面“记忆之墙”,陈设着老式缝纫机、录音机、电视机等老物件帮助老人回忆曾经的幸福时光;这里的栏杆做成了有凹凸感的,便于老人抓握;怕有些老人忘记了房间,弃用数字编号,用茄子、杨桃、南瓜、梨子等加以区别,便于辨认。

    邗江瑞和护理院是我市推动医养结合的一个代表,实现了医疗护理养老一体化。“小院子从前到后一共408步,我一天到晚要走好几回呢!”92岁的苏老兴奋地告诉记者。他入住邗江瑞和护理院已经好几个月了,本来一个人住在老城区,可子女们不放心,找了好多地方,才找到西湖镇上的瑞和护理院。“空气好,还有康复医疗功能,一天量两次血压,服务员小陈人老实,脾气又好,还有人说话,比在家里好多了!”

    在扬州曜阳国际老年公寓,记者看到每户都装有紧急呼叫系统,老人伸手就能够到。“去年有19位老人突发脑梗、心梗等,除了同住的家属或邻居及时发现,不少就是通过紧急呼叫系统,迅速按铃抢救的。由于送医院及时,没有一例留有后遗症。”曜阳国际老年公寓副院长丁敏告诉记者,康复中心配备救护车24小时待命,一有紧急情况,可将老人通过绿色通道送往市区定点三甲医院

    看得出来,养老机构都在用心发力,打造特色,努力营造一个温暖的家。

    养老机构入住率偏低成普遍现象

    市民政部门最新出版的《养老图册》显示:全市共有114家养老院,可以为30000多名老人提供机构养老服务。其中敬老院数量最多,达70家;全市综合型养老护理院和康复医院20家;老年公寓24家。

    市民政局福善处潘勤处长告诉记者:在这114家养老院中,从机构性质上分,有公办公营、公办民营、民办民营;从服务内容上分,有生活照料、健康管理、医疗护理、康复治疗、休闲娱乐、智慧养老等。目前已建立了“护理型床位+护理站+护理院”三级护理模式,能够满足老人医、护、康、养全程照护的需求。

    据调查,福利院、敬老院主要分布在农村各个乡镇,城市“三无”、农村“五保”老人都在保障之列,他们可以享受免费服务。与此同时也有面向社会养老的,收费一般在1000—2000元。目前,大的敬老院有二三百张床位,小的只有几十张,入住率大多数只在20%-30%之间。这些敬老院虽然床位率较高,但是入住率偏低。

    而近年兴起的养老院和护理院虽然条件较好,兼具医、护、康、养的功能,但是入住率同样偏低。

    一方面养老机构都在努力打造适合老人养老的软件、硬件,另一方面这些养老机构却入住率偏低,这是为什么呢?这些养老机构远离城市中心,老人想回家看看并不方便,而较高的价格、不重细节的服务,特别是传统的赡养观念的束缚,以为将老人送到养老院就是子女不孝,致使很多老人和子女就是再难也在家里硬扛着,结果好好的养老院床位多半空着,而照顾老人的生活成为子女沉重的负担。

    去年市民政部门入户问卷调查结果也说明了这个问题:散居的特困人员、失能、半失能老人有集中养老意愿的只有17%。归根结底,单纯的养老机构已经不适应人们的养老需求。

    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在社区“交集”

    养老能不能既能接受机构服务,又不离家呢?答案是肯定的。

    据悉,为破解慢性病、失能和失智老人的居家养老难题,双桥街道引进专业从事养老医疗护理的江苏瑞和健康管理公司,在武塘社区腾出30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,打造医养结合的社区养老护理站。

    社区养老护理站的运营,采取政府买单、补贴和低偿服务相结合的方式。医疗和康复设备及智慧养老平台,由江苏瑞和公司负责投资,4名全科医生和康复医生既“坐堂”服务,又提供协调周边大医院会诊、转院等“精准”服务,同时指导社区志愿者提升居家养老服务专业水平,真正实现居家护理、社区护理、医疗衔接三大服务功能的叠加。武塘社区养老护理站建成后,不仅服务本社区的老人,还承担街道养老护理中心的功能。

    “失能、半失能老人服务是我市养老事业的难点,也是痛点。”市民政局老龄办江洪斌主任深有感触地说。失能、半失能老人占整个老年人口的10%,失能、半失能老人自身感到痛苦,自身的价值不能实现;同时长期需要照护,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,照护费用是一笔相当大的开支,多数失能、半失能老人全部工资用于照护都不够,更不用说吃饭、看病了。

    令人欣喜的是,扬州探索出了“护理院+社区护理站+家庭病床”新型模式,实现了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的无缝对接,社区就像中转站一样,将机构、社区、家庭连接在一起,做到全方位、“零遗漏”服务,满足老人在周边、家边、床边养老需求。

    通讯员 扬民轩 记者 姜涛

    文章来源:扬州市民政局